女篮输给日本需要宫鲁鸣负责?别拿李梦李月汝说事了,根源在这
当中国女篮在亚洲杯半决赛以81:90不敌日本,篮协官微瞬间被愤怒淹没。“宫鲁鸣负全责”“连卡位都没教就拉张子宇打比赛”“下课!”……球迷的炮火几乎全砸向这位68岁的老帅。然而输球夜更荒诞的一幕是:当镜头扫过替补席,球迷们忽然发现——除了泪洒发布会的韩旭和初出茅庐的张子宇,这支队伍竟找不出第三个能扛起未来的名字
一、宫鲁鸣的四大败笔,该骂但非全貌
复盘这场中日对决,宫鲁鸣确实难辞其咎。他的四大争议决策如同连环失守的城门,让日本队的箭雨倾泻而入:
战术僵化:面对日本队首节三分狂潮(田中心单节5记三分轰21分),他坚持使用移动缓慢的“韩旭+张子宇”双塔,导致防守轮转漏洞百出。讽刺的是,日本队三分命中率高达47%(34中16),中国队仅26%(23中6),仅此一项净输30分
弃用核心:李梦的缺席让锋线彻底哑火——首发的李缘和张茹合计仅得1分,黄思静15分钟6投1中。尽管官方称其“状态下滑”,但失去这个曾屡次救主的得分点,等同于自断一臂
用人固执:小组赛5投0中的李缘仍获重用,半首发却交白卷;反观王思雨高效贡献15分10助攻,却被压缩至场均10分钟
临场迟钝:第三节张子宇多次折返跑却未获球权,暂停后反而被日本连续得分,战术布置形同虚设
更引发众怒的是赛前轻敌言论。宫鲁鸣挑衅日本主帅:“别像打澳大利亚下半场那样无能。” 傲慢姿态在败局映衬下格外刺眼。
二、青训断层的残酷现实,比输球更致命
若将败局全归咎于老帅,无异于掩盖中国女篮真正的病灶——青训体系的坍塌。当“95黄金一代”(李梦、王思雨、杨力维、黄思静)逐渐淡出,后继无人的危机早已显现
U19女篮世界杯两连败,甚至不敌非传统强队尼日利亚
后备力量匮乏:在没有张子宇的国青队,仅冉珂嘉、李雨汧两人能匹配世界级比赛强度
传统青训大省衰落:辽宁、河南、广东等昔日人才沃土逐渐贫瘠
杏彩体育新兴联赛“失效”:高中联赛(CHBL)女篮队伍稀少,清华附中、雅礼中学等校垄断天赋,导致两极分化;大学联赛(CUBAL)全年高水平比赛不足5场,球员成长缓慢
宫鲁鸣此前坦言:“主力与年轻球员能力差距显著,三个月换血是天方夜谭。” 当各国青年军磨刀霍霍时,我们却指望18岁的张子宇独力撑起未来——她出战19分钟砍17分9篮板的亮眼数据,反照出人才断档的悲凉
三、双塔困境与留洋之痛,结构性矛盾爆发
青训荒直接导致国家队陷入结构性困境。本次亚洲杯的“双塔难题”实则是人才薄弱的缩影:
韩旭留洋受阻:为备战亚洲杯放弃海外联赛,却因腰伤和舆论压力状态起伏。赛后她含泪坦言:“如有机会,必全力以赴争取留洋。”
张子宇被迫早熟:18岁小将尚未系统培养便被推上救火前线,第三节折返跑暴露战术与培养脱节
李月汝“缺席”争议:宫鲁鸣未征召这位WNBA悍将,固然有保障其发展的考量,却也凸显无人可替的尴尬
当日本队用流畅三分撕破防线时,中国女篮却陷入“内线巨塔凿两分,外线失守丢三分”的死循环。这不仅是战术失误,更是青训体系无法输送现代篮球所需人才的必然苦果。
四、六旬老帅背不动所有锅
68岁的宫鲁鸣在骂声中默默扛起帅印,其勇气可敬,但指望他根治沉疴是苛求。三个月建队的他如同巧妇难为无米之炊——当基层训练停滞、联赛造血不足,再精妙的战术也难掩人才凋零。
球迷怒斥“宫鲁鸣负全责”时,或许更该追问:为何昔日青训强省全面萎缩?为何校园联赛十年未解“强队恒强”困局?当宫鲁鸣离任后,下一个教练就能点石成金吗?
输球夜发布会上的韩旭泪落如雨,她自责的不仅是防守漏洞,更是中国女篮无人托底的孤独。张子宇在折返跑中喘息的画面,恰似这支队伍负重前行的缩影。炮轰宫鲁鸣固然解气,但比换帅更迫切的是重建从校园到职业的青训脉络——当CHBL球队不再屈指可数,当CUBAL全年激战50场,中国女篮方有底气对世界说:“我们的黄金一代,永不落幕。”
废墟上建不起高楼。 找一只替罪羊容易,但中国女篮需要的不是斩马谡的戏码,而是一场从基层育苗开始的体系革命。